地方文献

将军故里 山水人文(下)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8-01-01浏览:

分享到:
 
    走在曲樟六湖的山水间,看那淡淡的雾气山岚仿佛是六湖的婚纱,而那峰峦叠翠的大廉山就是六湖的凤冠。烟雨笼罩中的六湖,湖光隐约,山色迷茫,云水缥缈,雾影重岚,缭绕升腾。
    似梦境,似仙踪,撩人情思,惹人留恋,引人陶醉。
    从大廉山中流出的山泉,经过了千折百曲的冲荡,带着深山野岭的清新和纯朴汇入库区,组成了六湖的宽容兼济,与世无争,憩静清幽。因此有人说,六湖水蒸腾的岚气中也饱含着大廉山厚重的历史气息,总勾引起人们的无穷遐思,猜想那山水深处到底蕴藏着多少历史的谜团和人间的传奇,那已经消失了的村庄和地名,还在传递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曲樟深处探六湖
    探访曲樟,人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六湖,这是因为六湖水库的山光水色,因为从六湖水库起源 、长达六十二公里 、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的湖海运河。然而,人们知道得最少的也是六湖,因为提起六湖得名的来由,六湖由哪些湖组成,知道的人不多,能完整地说出名六湖名称的就更少。甚至是在新编的《合浦县志》中,也很难找到六湖的由来和全部湖名,在《合浦地名志》的索引中,竟然没有“六湖”的名字。那么,六湖是如何得名的呢?访诸乡间耄耋并查证相关史料得知,六湖的得名来自当地的六个湖泊,这六个湖泊的名称是:官塘湖 、养珠湖 、黄泥湖 、深湖 、青湖 、赤子湖。在民间的俗称中,又叫做:锅督湖 、垌亭湖 、黄泥湖 、板桥湖 、芒头湖 、赤子湖。民间俗称虽然与史籍记载的在名称上有出入,但从中可以了解并认识到了六湖得名的由来及具体湖名的大致的含义。
    如“官塘湖”,以客家话的含义去诠释,这应该是由官府所建筑的水利工程。因为在民间的俗称中是“锅督湖”,从“锅督湖”到“官塘湖”的名称变更,由此可想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锅督湖”是天然的湖泊,官塘湖”是由官府改造过了的水利工程。因为客家话中的“塘”,多含有水利工程的意思在内,如“山塘”,是指人工依山筑坝建成的微型小水库;陂塘”则是人工拦截水沟或小溪形成的水塘。
    又如,从“养珠湖”和“垌亭湖”对同一个湖泊的两种不同称呼中,也可想而知,不管是“养珠湖”还是“垌亭湖”,都是经过了人工的开发,而且二者之间都给人以相关联的因素:如果养珠湖当年曾养过珍珠,就必然会有痕迹。那么,垌亭湖里的“亭”,是否可以解释为是专为养珠而建的呢。如果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就应该是先有“养珠湖”这个官方的名称,后有“垌亭湖”这个民间的俗称。
    如今,官塘湖 、养珠湖 、深湖已被水库淹没,黄泥湖 、青湖 、赤子湖开垦成了农田。只有黄泥塘村 、青湖坜村 、赤竹山村这些名称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村还在依稀的勾起探访者的联想。
    1958年,政府要修建合浦水库,六湖一带是水浸区,一万多客家人背井离乡又一次迁移。1960年水库建成,六湖一带便成了一个大水库,于是便有了六湖水库的景区风光。
 
    璋嘉府 堂背院 豪沃殿
    在一些不了解曲樟历史概况的探访者看来,曲樟远离县城,深藏于大廉山的腹地,交通不便,商贸不通,农耕落后,历史上是一个贫瘠困苦的地方。其实不然,六湖地区曾经是肥田沃垌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耕家园。这主要是得益于南流江分支灌溉六湖垌的便利。原来,南流江的分流中的一支流入六湖垌后,水流的走向并不是像现在的向南直走,流入北海。
    而是绕着六湖垌转了大半个圈之后,向东流入榕根港(也称大廉港,即今铁山港)汇进北部湾,这样,就能够使六湖垌的田垌充分得到了灌溉之利。客家人迁居六湖后,充分利用这一天然的灌溉条件,沿江开垦出大片的田垌,筑起了层层的梯田,虽然居于深山腹地,但可凭江河的舟楫之利出入,于与世无争中维持温饱日子并不艰难。于是,六湖垌一带便有了“璋嘉府 、堂背院 、豪沃殿”的美誉。
    “璋嘉府 、堂背院 、豪沃殿”是对六湖地区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客家城堡的规模及富裕的美誉,其中也包含了三个城堡周边的村落范围。
    “璋嘉府”是比喻璋嘉城堡的规模可以和廉州府城里的官家府第建筑相比。这并不是凭空的夸张之辞。即使是今天走进璋嘉老城堡,比较之下就会发现,如果在今天,要建成这样规模的城堡,没有十分雄厚的财力,确实不是容易做到的,何况是二三百年前的交通 、机械等生产力限制下,在远离府城百多里外的山区,能建成如此规模的城堡,确实是富可敌郡的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大的“璋嘉府城”,也比不上“堂背院”城堡。
    “堂背院”即是堂背城堡。堂背位于曲樟市场东北方向,这里是张枚新的家乡,他不但出钱修建了堂背城堡,还出资在城堡内建了学校。由于堂背城堡内的各种设施齐备,故以院称之。堂背城在1959年水浸区移民搬迁时拆除,现在只剩下一座炮楼浸在水中,见证着当年的辉煌。
    “豪沃殿”是三者之中规模最大的城堡。位于曲樟市场南二公里。把豪沃称之为殿,不是单指位于豪沃村的直角城堡,而是包括有周边的樟木山老城 、高豪古城等多个城堡和学堂相连成片,颇具有宫殿的气势。直角城堡也是在1959年水浸区移民搬迁时拆除,如今两座炮楼浸在水中央,而一段城墙没被水浸,像苍龙般爬在库区的水岸边,令人见之莫不顿生震撼之感。
 
    奇山奇水中古祠名寺
    在曲樟的奇山奇水中,还隐藏着不少的古祠名寺。
    山心灵隐寺,位于六湖之滨,藏廉山叠翠之怀,曲水流溪环绕,青山翠岱拥抱。访乡中耋耄,据称寺建山心,名以灵隐,是因为杭州西湖灵隐寺僧人游方至此,见大廉山山脉雄峙,六湖秀色可餐,倦游小歇之际,梦见山中寺庙整肃,华堂钟鼓悠扬,醒后以为祖师显灵嘱之于此建寺,弘扬佛法。于是择址设坛,梵香祷告,四乡化缘,建成此寺,以西湖灵隐寺之名而称之,以承接西湖灵寺隐香火之脉。
    来到寺中,见大雄宝殿顶梁之上,有隐约字迹,经反复辨认之后,才看清见顶梁的铭文是“大明崇祯戍寅陈罗张黄捐款建寺”等字样。崇祯戍寅年即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此可知,山心灵隐寺起码在三百七十年前就建成了,而是由山心诸姓乡民捐款集资所修建,而不是由杭州西湖灵隐寺的游方僧人化缘所建。
    在寺庙的一个墙角处,还发现了一角残碑,问寺中的老者,他也不知是何碑刻,只知是从进寺至今就有此残碑。经过细心的洗抹擦看,模糊看到“永乐”二字,如果是山心灵隐寺的遗物,那么,寺的建成年代就要前推至永乐年间,那就是在1424年以前了。
    据有关资料记称,明崇祯二年,天竺高僧海溟法师到灵隐寺讲经。明崇祯二年是1629年,天竺是我国对印度的古称。海溟法师来到山心灵隐寺后,曾经在寺中为僧众和信徒近百人讲了五天的佛经。在讲经期间,海溟法师抽空书写了《大明智经》一卷,送给灵隐寺作传世范本。接着,又为灵隐寺书写了嵌名门联:灵通大千世界;隐开不二法门。”随着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海溟亲手书写的《大明智经》原本已经失传了,但是,海溟手书的门联字迹,在人们的仿描中保存了下来,至今仍然嵌刻于寺门两边。
    海溟法师离开山心灵隐寺前,专门在寺前种下了一棵茶树留作纪念。从崇祯二年(1629年)算起,这棵老茶树已有382岁,可以算得上茶族中的超级老寿星。如今山心灵隐寺前的老茶树树干已经碗口般粗,树高盈丈,树冠如罗伞。
    三宝岩仙祠。从曲樟的中城村委渡口搭船,大约十多分钟的航程,便来到了三宝岩山脚下。仰头望时,但见三宝岩仙祠有如悬在山崖中间。
    沿着羊肠小道气喘吁吁的登上了三宝岩,就走进了三宝岩仙祠,因为,祠是建在三宝岩洞口的,洞口就有上下两处,三宝岩仙祠也就建成了三层。三宝岩仙祠建于什么年代?向祠中老者求教,老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是爷爷那一代就建有三宝岩仙祠了。原来仙祠只有两间土房,现存的规模是村民们集资建筑的,三间连体,还建有凉亭一座。
    据老人介绍三宝岩仙祠是为了纪念成仙的吴道全而建的。吴道全是曲樟人,未成仙前,经常钻进到三宝岩内与洞中的仙人下棋,每次下棋的时间长则十天半月,短时也有三五天,时间长了,也就修炼成仙,从三宝岩洞中成仙后,直接从洞里进入大海,渡海游方去了。曲樟的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位土生土长的仙家,就在三宝岩洞口建了这座仙祠来供奉他,还在祠中为吴道全塑了一尊仙像。
    三宝岩的得名,相传是因为岩下的洞中藏有金龟 、银鹤 、银蛇三宝,为此还引来无数图宝之徒,前来探险挖宝,但一无所获,吴道全成仙后,还专门仙驾返乡告诉乡亲,洞中三宝是全体村民的福佑,任何人不得私自挖取。并在岩边刻有劝诫之词。
    三宝岩的洞口就在神案下面,要看洞口或进入洞内,就得俯身从神案下钻过去,然后进入洞内。洞口不大,约一米高二米阔,但有一块长卧石从洞内伸出来,使得洞口的形状就像张开的大嘴,这块从洞内伸出来的长卧石就是舌头,占据着中间的位置。人如要进入洞内,只能从“舌边”的空隙爬过去大约二十米之后,才能站立起来,老者告诉我们,自他记事起,就很少见有人钻进洞内去玩,一来是因为太难进入,二来是听传说洞内可通大海,怕进去之后掉进大海出不来了。
    当我们走出三宝岩仙祠,来到洞口旁已枯竭的泉井边的时候,老者诉我们,泉井边岩石上原来刻有几行字,但不知还能否找到,他记得这几行字是“上十里 、下十里 、不知金银在哪里”。听了老者的话,我们半信半疑地在崖石上寻找。经过了仔细地辨认,用纸小心地擦开了崖石上的青苔之后,依稀看到一些模糊的笔画,又经过了用心的抹擦之后,露出了竖刻的四行字,上十里 、下十里 、不知金银 、在哪里”标点是笔者加上去的,标点即是刻字空间),当我们把这几行竖刻在崖石上的字迹逐一指读给老者的时候,老者恍然大悟似的说:啊,我明白了,这上十里,下十里,刚好就是从山上到山下六湖水库边的路程啊。”
 
    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曲樟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2009年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境内存留有一批红色村落,如豪沃村 、山心村 、井山村 、山塘口村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合浦地下党以及钦廉四属党组织为了建立和发展抗日武装根据地,在大廉山地区建立了“两山一湖”交通情报网络及堡垒户群。“两山”是指公馆镇的南山和香山,一湖”是指公馆镇的六湖。“两山一湖”紧紧依托大廉山脉作屏障,实际上包括了今天合浦县的曲樟 、公馆和白沙三镇。“两山一湖”地区作为六万山抗日武装根据地的门户,承担起抗日武装根据地对外联络的重要作用。曲樟境内建立的地下党的交通站有纸鹞岭站,代号固本站,山口村站 、大旺山站 、曲木站 、大冲口站 、榄树下站。樟木山站 、代号西山站,坝角联络点 、黄岭点 、芭余点等。许多群众用自己的家庭作地下党的交通站 、情报点 、联络点和堡垒户。
    1946年,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在公馆地区开始建立武工队,六湖地区是武工队的据点之一。
    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工队以及情报点 、联络点的工作。如豪沃村就有五十八名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为建立新中国的英勇奋战,流血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曲樟地区为建立新中国而献出生命,并被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的就有二十多人。
    1949年3月15日,粤桂边区党委决定成立六万山区地委和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由陈华任地委书记 、支队政委,沈汉英任地委副书记,符志行(香港分局从琼崖纵队调来)任支队司令员,莫平凡任副司令员。
    同年4月,六万山区地委在六湖垌山塘口村成立。